
混凝土碳化是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(CO?)通過混凝土孔隙滲透到內部,與水泥水化產物氫氧化鈣(Ca(OH)?)發生化學反應,生成碳酸鈣(CaCO?)和水,導致混凝土堿性降低(pH值下降)的過程?。這一過程也被稱為混凝土的“中性化”?。碳化反應機理混凝土碳化的核心化學反應為: Ca(OH)2+CO2→CaCO3↓+H2OCa(OH)2+CO2→CaCO3↓+H2O 該反應會消耗混凝土中的堿性物質,使孔隙液pH值從12-13降至8-10?。碳化速度受CO?濃度、混...
2025-11

粗、細骨料進場時需嚴格把控質量,主要注意事項如下:粗骨料進場控制要點?關鍵指標?:需控制粒徑、級配、粒形、石粉含量及泥塊含量? 檢查方式?:每車進行宏觀檢查,不合格不得卸車;同時按規范要求批量檢驗?。? 特殊要求?:粗骨料粒徑通常需控制在5-25mm,以適應混凝土泵送管道限制?。細骨料進場控制要點?關鍵指標?:重點控制細度模數、含泥量及泥塊含量?。?檢查方式?:同樣需每車宏觀檢查,不合格不卸車,并按規范批量檢驗?。通用要求?規范依據?:需符合《GB/T14...
2025-11

一、混凝土施工中私自加水的危害 ?強度降低?:加水破壞水膠比平衡,每立方米多加水10公斤可導致抗壓強度下降1.5-2.0兆帕,加水量達30公斤時強度損失可達20%-35%?。 ?耐久性受損?:引發離析、泌水,形成毛細孔和薄弱層,加速碳化、鋼筋銹蝕及凍融破壞?。 ?施工隱患?:導致堵泵、分層澆筑,表面出現水印或翻砂,甚至引發結構開裂事故。 二、為什么屢禁不止? ?施工人員因素? 外包隊伍流動性大,工人為節省勞力盲目加水,且質量責任常被轉嫁至攪拌站?。 部分工...
2025-10

大體積混凝土的升溫規律及其影響因素 1.?升溫階段劃分??溫升期?:澆筑后4小時開始升溫,1-3天內達到峰值(硅酸鹽水泥)或1-5天(礦渣/粉煤灰水泥)?。?降溫期?:峰值后進入降溫階段,持續10-30天,具體時長與混凝土厚度、環境溫度相關?。?穩定期?:終與環境溫度一致,需監測強度發展?。 2.?溫度變化關鍵數據??峰值溫度?:夏季施工時,中心溫度可達60-80℃(如2米厚底板使用425級水泥)?。?溫控標準?:入模溫度≤30℃,溫升≤50℃,降溫速率≤...
2025-09

混凝土表面氣泡過多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如下: 1.?原材料因素? ?水泥助磨劑?:水泥生產中添加的助磨劑(含表面活性劑)會顯著增加含氣量,尤其當水泥細度過細或堿含量高時更明顯?。 ?骨料級配?:粗骨料針片狀顆粒多或砂率偏低(細砂含量>60%)會導致振搗時氣泡聚集?。 ?外加劑?:引氣劑或減水劑摻量過大(如羧酸系減水劑>0.7%)會引入不穩定氣泡?。 2.?配合比問題? ?水灰比過高?:自由水過多易形成蒸發氣泡,尤其低強度混凝土(如C35)中更突出?。 ?粉煤灰...
2025-09

混凝土返堿(又稱泛堿)是混凝土表面析出白色鹽類結晶的現象,主要由可溶性堿(如氫氧化鈣)隨水分遷移至表面并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所致。以下是其成因、危害及防治措施的詳細分析: 一、返堿的成因 ?化學反應過程? 水泥水化反應生成氫氧化鈣(Ca(OH)?),溶于水后通過毛細孔遷移至表面,與CO?反應生成碳酸鈣(CaCO?)?。 反應式:Ca(OH)?+CO?→CaCO?↓+H?O 誘發條件? ?水分遷移?:混凝土內部孔隙水攜帶堿鹽向表面蒸發?。 ?環境因素?:...
2025-09

不同溫度下外加劑對混凝土有哪些影響呢?這些影響主要體現在凝結時間、強度發展、工作性能及耐久性等方面。 一、低溫環境下(<5℃)的影響 ?早強劑的作用? 低溫延緩水泥水化,早強劑(如氯化鈣、三乙醇胺)可加速早期強度發展,3天強度提高30%-50%?。 需注意氯鹽類早強劑對鋼筋的腐蝕風險,限制摻量(≤1%)?。 ?防凍劑的應用? 復合型防凍劑(含亞硝酸鹽、尿素)可降低冰點至-15℃,同時促進水化反應?。 二、高溫環境下(>30℃)的影響 ?緩凝劑的...
2025-09

混凝土強度低下會對建筑結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造成多方面危害,具體表現及影響如下: 一、結構安全性危害 ?承載力下降? 抗壓強度不足導致構件無法承受設計荷載,可能引發局部開裂或整體坍塌?。 抗震性能降低,地震時易發生脆性破壞?。 ?變形與裂縫? 剛度不足導致構件變形過大(如樓板撓度過限),影響正常使用?。 早期裂縫增多(寬度超限),加速結構劣化?。 二、耐久性危害 ?抗滲性降低? 孔隙率增加使水分、氯離子滲透率上升,鋼筋銹蝕風險提高?。 北方地區凍融循環破壞加...
2025-09

混凝土試塊制作流程及注意事項如下:? 一、制作流程??試模準備?檢查試模尺寸(標準立方體15cm×15cm×15cm,抗滲試塊為圓柱形)及垂直度(相鄰面偏差≤0.5°)?。涂刷隔離劑(礦物油等),避免殘留油漬或破損試模?。?混凝土取樣?從攪拌車1/4~3/4處隨機取樣,確保代表性?。檢測坍落度(每車必測),調整至設計值?。?裝模與振搗?分兩層裝入試模,每層厚度均勻,插搗次數≥25次(螺旋方向從邊緣向中心)?。搗棒規格:直徑16mm、長600mm圓鋼,端部磨...
2025-09

混凝土的收縮及膨脹受多種因素綜合影響,主要可分為以下幾類: 一、材料因素? 水泥特性?水泥用量越高,水化熱越大,導致溫度收縮和化學收縮加劇?。水泥中游離氧化鈣或方鎂石含量過高時,后期水化反應會引發延遲膨脹?。?骨料影響?使用含活性氧化硅的骨料可能引發堿骨料反應,生成吸水性凝膠導致體積膨脹達3倍?。鋼渣骨料中的硫化亞鐵氧化后體積膨脹4倍,易造成表面開裂?。 二、環境與施工因素? 溫濕度變化?溫度每下降15℃,鋼筋對混凝土的約束力可達31MPa,易引發開裂?。...
2025-09

水泥顆粒的形狀和大小對水泥強度有顯著影響,主要體現在水化反應速度、收縮性及顆粒級配等方面。 以下是具體分析: 一、顆粒大小的影響?細度與早期強度?:顆粒越細,比表面積越大,水化反應越快且更完全,早期強度越高。但過細(如小于1μm)會導致需水量增加、澆筑性能下降,且浪費粉磨能量?。?合理粒徑范圍?:3–32μm的顆粒對28天強度起主要作用,其中3–16μm能提升熟料利用率?。大于32μm的顆粒水化率低,活性差;超過64μm時基本無強度貢獻?。 二、顆粒形狀的...
2025-09

工作性能好的混凝土通常具備以下特征,這些特征直接影響其施工效率和結構質量: 一、泵送連續性滿管泵出? 混凝土泵送時出料口應保持連續滿管狀態,無斷流或間歇現象?。穩定性? 泵送過程中壓力波動小,液壓系統無異常沖擊?。 二、振搗狀態?石子微露? 振搗前表面石子應微露1/3至1/2粒徑,表明骨料分布均勻?。?無離析? 各組分(水泥漿、骨料)分布均勻,無局部堆積或跑漿現象?。 三、流動性能?坡腳維持? 混凝土邊緣應形成穩定坡腳,并在流動中持續向前翻滾?。?低泌水性...
2025-0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