混凝土表面氣泡過多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如下:
1. ?原材料因素?
?水泥助磨劑?:水泥生產中添加的助磨劑(含表面活性劑)會顯著增加含氣量,尤其當水泥細度過細或堿含量高時更明顯?。
?骨料級配?:粗骨料針片狀顆粒多或砂率偏低(細砂含量>60%)會導致振搗時氣泡聚集?。
?外加劑?:引氣劑或減水劑摻量過大(如羧酸系減水劑>0.7%)會引入不穩定氣泡?。
2. ?配合比問題?
?水灰比過高?:自由水過多易形成蒸發氣泡,尤其低強度混凝土(如C35)中更突出?。
?粉煤灰質量差?:燒失量超標的粉煤灰會吸附氣泡,增加粘度?。
3. ?施工工藝缺陷?
?振搗不當?:欠振(氣泡未排出)或過振(細骨料上浮形成分層)均會導致氣泡殘留?。
?模板問題?:脫模劑(如廢機油)吸附氣泡或模板表面粗糙會阻礙氣泡逸出?。
4. ?環境與操作?
?高溫/大風?:加速水分蒸發,氣泡來不及排出?。
?攪拌時間?:過短(不均勻)或過長(引入新氣泡)均影響氣泡分布?。
防治措施
?優化配合比?:控制水灰比(≤0.5)、增加水泥用量(填充空隙)?。
?嚴控材料?:選用低堿水泥、優化骨料級配(砂率35-60%)?。
?規范施工?:采用高頻振搗器(快插慢拔)、均勻涂刷脫模劑?。
注:直徑>1mm的氣泡多由引氣劑過量或振搗不足引起,而針孔小泡可能與水泥助磨劑相關?。